企业新闻

农产品加工行动(农产品加工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 2024-10-16 浏览: 88 人次

扶持这28个项目

1、农村产业化联合体:以大型、中型、小型联合体形式存在,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产业强镇:通过资源整合,打造具有特色的城镇经济引擎。 农产品初加工与预制菜: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开拓更广泛的市场空间。 现代农业产业园与数字农业: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2、十七)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 支持范围:农作物良种生产及加工基地、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果茶育繁推一体化种苗基地试点、畜禽良种繁育项目。 申报部门: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十八)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示范项目 支持范围:支持木本油料、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区域特色经济林等林业示范项目。

3、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大力繁荣农村文化,到2010年全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150个,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建设目标。2009年投入3亿元,建设33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投资40万元,其中建设资金30万元,配套设施资金10万元。(八)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农村政策实施的方法有哪些

1、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 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 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 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

2、农业政策实施的方法一般包括经济方法、行政方法、科技方法、思想教育方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确保农产品供应和质量。

3、优惠金融政策 政府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乡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乡村企业和农村居民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额度、还款期限等金融服务,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

4、农村扶贫政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通过发展产业来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特色农产品基地、扶持农村合作组织、推广农业技术等,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的收入。同时,也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村三产融合将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吗?

1、科技教育、健康养生和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宗锦耀介绍说,据测算,农村产业融合使订单生产农户的比例达到45%,经营收入增加了67%,农户年平均获得的返还或分配利润达到300多元。

2、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定义: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指的是农村第第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与渗透,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产业范围的拓展和产业功能的转型,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市场需求的整合,调整农村产业空间布局,改革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

3、此外,三产融合促进了发展方式的创新,催生了新的业态、技术、商业模式和空间布局,进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4、三产融合是指农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之间通过融合渗透、交叉重组等方式形成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型农业组织方式和过程。这种新型农业组织方式的根基和依托是农业,即任何形式、任何层次、任何区域中的三产融合必须在农业基础上进行和推进。

云南省全面启动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严把质量关

为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1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规范行动”),标志着我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正式启动。

云南省全面开展茶叶初制所建设规范行动,以提升云茶产业质量和效率。1月29日,省农业农村厅和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云南省全面规范茶叶初制所建设行动方案》,标志着这一行动正式启动。行动首先将通过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普查茶叶初制所基本信息,并建立详细档案。

然而,真正实施该方案的难点在于全面覆盖和执行。云南众多茶园分散,鲜叶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规范行动要求统一标签标识,虽有其道理,但实际操作中可能面临从业人员自律不足和监管真空的问题。尽管存在挑战,规范茶叶初制所仍是必要的。

其次,茶园将全面转向绿色生产,规范农药使用,旨在提升茶叶原料的品质和安全性,这是行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尽管实现目标不易,但方向明确。提升有机茶园规模和茶叶初制所规范化也是重要措施,前者旨在推动有机茶市场和出口,后者则将改善初制所的混乱状况,提高茶叶质量。

茶叶初制所全面规范化 制定《云南省茶叶初制所建设规范》,规范茶叶初制所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等,确保初制产品质量。推进茶叶初制所配备快速检测设备,把好鲜叶原料质量安全的准入关。鼓励茶叶初制所创新工艺,建立自身工艺体系。

此外,云南有独特珍稀的古树茶资源200多万亩,云南大叶种茶树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0%以上,全省拥有茶叶初制所(厂)8000多个,精制厂1000余户,年精深加工能力达30余万吨,其加工规模居全国第二,加工装备水平位居全国前茅。